课程名称:应用高等数学
课程代码:02004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学时:4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应用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各专业课程所需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初等数学。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以应用为目的,以各专业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课程设计紧紧围绕完成专业相关案例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能力本位课程;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传授式为主向引导探究式为主的教学转变。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应用为主线,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因课时较少所限,采用精简化、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应用;积分及应用。每一模块根据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和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的设置以经济管理类等各专业案例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使数学和专业知识聚为一体。案例解决的重点应使学生善于分析案例解决过程中对应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理论纳入学习任务之中,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一个任务是否完成得看目标是否实现,设计教学方法应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把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到实际问题中,把重点放在引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各专业课程所需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1.认知目标
(1)理解函数的相关概念;掌握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实际问题中数学模型的建立。
(2)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极限。
(3)理解连续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在某点处的连续性。
(4)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经济意义;掌握导数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5)掌握用导数知识解决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中的最优化问题。
(6)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基本积分方法,并会用定积分解决经济管理类中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边际利润,掌握利润最大化的判断方法;会求解需求、供给弹性,理解收益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关系等经济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具有计算求解函数极限、判断函数连续性的能力;具有计算一般函数的导数、微分、积分的能力。
(2)具有建立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会用导数解决最优化问题的能力。
(3)具有建立无限的思想观,能用微元法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怕苦,不怕累,崇尚科学思维,有较强的毅力。
(2)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等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 目(内容模块设计) |
参考学时 |
1 |
函数、极限与连续 |
14 |
2 |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
18 |
3 |
积分及其应用 |
16 |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1 |
函数、极限与连续 |
学时 |
14 |
学习目标 |
(1)具有构建经济管理类问题中函数模型的能力; (2)具有根据图形描述函数极限的基本思想的能力; (3)具有用极限的运算法则求函数极限的能力; (4)具有判断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能力; (5)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有家国情怀,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知识点: (1)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经济中数学模型的建立。 (2)当
时函数极限的概念。
(3)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大与无穷小。 (4)函数连续的两个定义、间断点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能力训练任务: 单元一:函数 任务1: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 任务2:实际问题中函数模型的建立。 单元二:极限的概念 任务:极限概念的理解。 单元三:函数极限的计算 任务1:极限四则运算法则的应用。 任务2: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任务3: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应用。 单元四:函数的连续性 任务:连续定义的理解及应用。 课程思政融入点: (1)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我国古代极限思想应用举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哲学:二分法悖论、阿基里斯追乌龟悖论等来说明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哲学。 (3)做事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否则事件的进展就会间断,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4)连续与间断的对立统一辩证哲学。 |
分组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电脑 手机 |
初等数学 |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数学专业所具备的数学相关知识和能力; (2)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
项目2 |
导数、微分及应用 |
学时 |
18 |
学习目标 |
(1)具有用导数来解决变化率问题的能力; (2)具有求解一般函数导数的能力; (3)具有对微分概念的理解能力; (4)具有用导数知识解决经济管理等专业中最优化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意志品格。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知识点: (1)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函数和、差、积、商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3)微分定义;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形式不变性。 (4)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能力训练任务: 单元一:导数的概念 任务:导数概念的理解与简单应用。 单元二:导数的计算 任务1:函数和、差、积、商求导法则的应用。 任务2: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应用。 单元三:函数的微分 任务1:函数微分的求解。 任务2:微分的应用。 单元四:导数的应用 任务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的应用。 任务2: 经管类等专业相关的最优化问题求解。 单元五:习题课及期中测验 课程思政融入点: (1)科学精神:数学家严谨执着的科学精神,学以致用,价值塑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意志品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逐步形成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意志品格。(3)和谐的数学美:数学的结构美、符号美、规律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比例美……美的内容和信息在高等数学中无处不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
分组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电脑 手机 |
初等数学、极限、连续 |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数学专业所具备的数学相关知识和能力; (2)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
项目3 |
积分及其应用 |
学时 |
16 |
学习目标 |
(1)具有对原函数和不定积分概念的理解能力; (2)具有用直接积分法、第一换元法求解不定积分的能力; (3)具有对“分割、取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 (4)具有用定积分的换元法计算定积分的能力; (5)具有用定积分求平面不规则图形面积、解决经济管理类等专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知识点: (1)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基本公式及性质。 (2)直接积分法、第一换元积分法。 (3)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4)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 (5)平面图形的面积;定积分在经济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能力训练任务: 单元一: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任务:不定积分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单元二:不定积分的计算 任务1:直接积分法的计算。 任务2:第一类换元积分法的应用。 单元三: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任务:定积分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单元四:定积分的计算 任务1: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应用。 任务2:定积分换元积分法的应用。 单元五:定积分的应用 任务1:用定积分求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 任务3:用定积分解决经济管理等领域中的问题。 课程思政融入点: (1)由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学习两位伟大科学家不断探索、吃苦耐劳的创新精神。 (2)面对困难挫折,持之以恒钻研精神。 |
分组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电脑 手机 |
初等数学、导数 |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数学专业所具备的数学相关知识和能力; (2)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浙江省《关于开展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数学教研室团队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编写了浙江省新形态教材《应用高等数学(上册)》和《应用高等数学(上册)习题册》。该教材满足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的要求,满足高职数学教学应“必需、够用、重应用、融入课程思政”的需要。
教材的主要优势
(1)应用性:即做到工学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遇数学问题紧密结合,尽可能体现专业应用性。
(2)互动性:即做到教材立体化,在纸质教材里嵌有二维码,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做到线上和线下互动,方便学习。
(3)思政性:即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在教材中融入数学思想文化,体现课程思政,提高文化修养。
(4)技能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教材增加用数学软件MATLAB处理复杂计算和高效作图的内容,体现科技技能。
教材的主要内容
(1)理论知识: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和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
(2)操作技能:一元函数微积分问题的MATLAB操作,如方程求解、绘制平面曲线的图形、计算极限、求函数的导数、极值、最值、积分等;
(3)应用案例:截面梁弯曲度、刘徽割圆术、截杖问题、身高增长、瞬时速度、加速度、热胀冷缩、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空气污染、罪犯人数、油井输油、最优化、产品销售、铁路的弯道、曲边梯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图形的面积、静矩、形心和惯性矩、分布荷载的力矩、水的压力、平均值、变力做工、银行复利等等;
(4)课程思政: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阐述、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课程思政,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名人谈数学等。
(5)线上线下:即教材立体化,在纸质教材里共嵌有99个二维码,二维码提供了知识点的教学视频68个和课后习题详解31个。
另外,教材还配有相配套的《应用高等数学(上册)习题册》供学生课外作业使用,该习题册的主要特点:
(1)覆盖面广,覆盖了整个一元函数微积分的习题。
(2)书中习题贴近专业,贴近生活实际。
(3)编排新颖,从章到节。每一节有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及公式,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力拓展题的延伸及MATLAB的计算机操作,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4)训练全面,包括选择、填空、计算、证明、应用及实验等题型。
(5)题型编排由浅入深,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6)全书有6个章节自测题,可供学习者自行检测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使用方便,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练习,便于学生收交、保存,便于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
(8)每一任务后面加一句名言或一个数学幽默,增加趣味性,多了数学文化特色。
(9)书末附有全部练习题的参考答案;较难的习题旁边有二维码,学生扫码进入后可以看到详细的解答,为学生自学提供较好帮助,也为辅导老师大大减轻负担。
主要参考书:
(1)王桂云等.《应用高等数学(上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
(2)王桂云等.《应用高等数学(上册)习题册》.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
(3)胡桐春.《应用高等数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4)孔亚仙.《应用高等数学(上册)》.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
(5)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案例,创设学习情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与案例,注意与相关课程相配合,处理好“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点放在各专业的实际应用上。
(3)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重视习题课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5)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应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德育)三个方面。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成绩和线下学习成绩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数学期末考试。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 (学习过程考核) 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具体可参照下列方案:
学习过程考核60%+期末考试40%=学习总成绩100%
学习过程考核(60%)=线上学习成绩30%+线下学习成绩30%
具体如下:
考核内容 |
项目(比例) |
考核说明 |
学习过程考核(60%) |
线上学习成绩(30%) |
线上视频、作业、活动(签到、抢答、讨论等)(25%) |
按线上数据统计得分计成绩 |
线上期中 测验(5%) |
按线上数据统计得分计成绩 |
线下学习成绩(30%) |
线下考勤(5%) |
出勤情况 |
线下课堂表现(德育评价)(15%) |
课堂参与情况、团队协作精神、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等 |
线下作业(10%) |
习题册作业完成质量及课堂小组展示的成绩 |
期终考核(查)(40%) |
期末考试(40%) |
按卷面得分计成绩 |
鼓励学生参加院级及以上数学课程有关的技能竞赛,将竞赛获奖成绩作为课程平时考核的加分项目。在院级科技体育文化节《数学应用》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加10分;获得二等奖的同学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加7分;获得三等奖的同学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加5分。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数学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应用高等数学》学习通网站、《高职高等数学》微信公众号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园地、电子教材、视频、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上答疑、模拟试卷等。
编写:金惠红
审核: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