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游泳
适用专业:轮机管理(士官生)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游泳不光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生存技能。本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性的,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结合游泳教学,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设计的。掌握游泳技术的基础理论,了解游泳运动的历史、现状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蛙泳技术,初步学习出发转身技术,并对自由泳、仰泳以及蝶泳技术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游泳实用能力以及救生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2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建立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了解游泳的实用锻炼价值、运动特点、形成个人健身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2.游泳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知识;
3.游泳运动对于职业病的预防作用;
4.游泳运动比赛规则与裁判法及游泳运动的欣赏。
(二)能力目标
1.掌握1种以上泳姿,并能完成一定负荷下中等距离的游行;
2.具备长时水中生存能力;
3.预防并处理常见的游泳运动损伤;
4.具备一定水中自救知识与能力;
5.具备一定的溺水救生知识与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驾御,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和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时分配表
模 块 |
课 程 内 容 |
理论 课时 |
实践 课时 |
课时 合计 |
模块一 理论基础 |
1.游泳运动概述、锻炼价值及意义 2.介绍游泳运动损伤与预防 3.游泳运动对于职业病的预防作用 4.游泳运动规则、裁判法与赏析 |
2 |
|
2 |
模块二 游泳技能 |
蛙泳技术 1.水中呼吸与漂浮 2.泳姿中正确的上肢、下肢技术动作与协调连贯配合 3.考核 |
|
26 |
26 |
模块三 实用技能 |
踩水、侧泳、反蛙泳、潜泳等 |
|
2 |
2 |
模块四 救生技能 |
水中及岸上施救 |
|
2 |
2 |
合 计 |
32学时 |
(二)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1 |
理论基础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明确游泳锻炼的目的,提升游泳运动的欣赏能力。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了解游泳基本理论、游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游泳运动的损伤与防护以及游泳运动的救护,具有一定的游泳运动欣赏水平。 |
.讲述 .欣赏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室 |
.了解游泳运动 |
.熟悉游泳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最新游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游泳技能 |
学时 |
26 |
学习目标 |
通过练习,掌握游泳的水中换气要领、蛙泳的基本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身体控制能力、协调性,克服对水的恐惧。使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游泳技能。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克服对水恐惧;水中换气;蛙泳技术;入水、水中转身技术。 |
.教师讲解并示范 .集体动作练习,分组动作练习 .动作的纠错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具有一定的游泳技术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3 |
实用技能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通过实用技能的练习,增加学生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为救生技能打下基础。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踩水、侧泳、反蛙泳、潜泳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熟悉实用游泳技术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4 |
救生技能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初步掌握救生技能,达到身心的高度锻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自救技能;岸上施救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 |
.具备一定的游泳技能 |
.具有一定的救生技术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游泳的认识与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姚宏茂等著,《新编高职高专体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贾书申、刘海元主编,《高职体育立体化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陆峰编著,《游泳拓展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游泳课辅助教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黄钢等编著,《游泳技术与训练》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提问、期末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具体要求为: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游泳80%(达距+技评)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游泳成绩:达距、技评。
4.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分值 |
达距 |
技评 |
100 |
100M |
出发、完整配合、转身 |
95 |
90M |
|
90 |
80M |
完整配合、转身 |
85 |
70M |
|
80 |
60M |
完整配合 |
75 |
50M |
|
70 |
40M |
完整配合但换气、划手或打腿不到位 |
65 |
30M |
|
60 |
20M |
基本能完整配合 |
55 |
10M |
|
5.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授课教师
必备条件: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游泳项目教学的能力
储备条件:持有游泳救生员资格证书
(2)学生基础
选择游泳课程的学生,应身体健康,不得有心脑血管、精神类、呼吸功能障碍类、各种传染类等不适合参加游泳项目学习的疾病。
(3)实施条件
硬件:达标泳池;配齐救生员及救生设备;适量教学辅助器具。
软件:规范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课前告知学生相关安全要求。
编写:郭泉
审核: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