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足球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第二、三学期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足球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课程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合作和拼搏向上等优良品质,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公平公正,沉着冷静,勇敢顽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设计的。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足球专项技术,增强体质,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并能够热爱该课程,将足球项目作为终身体育的主要手段,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总学分为4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顽强拼搏、文明守纪等品质以及良好的对抗和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开展课外足球活动与组织足球竞赛的一般手段与方法。
1.认知目标
(1)了解足球运动的历史、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正确的健康观;运动欣赏。
(2)懂得足球运动竞赛规律与裁判方法以及场上各位置的作用。
(3)理解足球运动技术、战术、裁判方法;实际运用的方法;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手段。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轻微的运动损伤。
(2)熟悉足球运动规则与裁判方法;判罚准确无误,能组织基层比赛。
(3)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场上各个位置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以及裁判方法,并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4)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与运用。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顽强拼搏、文明守纪等品质以及良好的对抗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足球基本理论(足球运动发展概论,足球基本技战术原理分析,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讲解与分析) |
4 |
2 |
足球基本技术(颠球、运球、传球、停球、踢球、抢截球、头顶球、守门员技术) |
20 |
3 |
足球基本战术(传切配合 、连续“二过一”、角球攻守战术、任意球攻守战术、区域盯人与混合盯人防守) |
10 |
4 |
专项素质及比赛 |
24 |
5 |
足球理论与实践考核 |
6 |
合计 |
|
64 |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1 |
足球基本理论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了解足球基本理论以及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具有一定的足球运动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公平公正意识。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足球运动发展历史,足球基本技战术原理分析,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讲解与分析 |
.讲述 .欣赏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足球场 |
.了解足球运动 |
.熟悉足球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最新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足球基本技术 |
学时 |
20 |
学习目标 |
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颠球、运球、传球、停球、踢球、抢截球、头顶球、守门员技术 |
.集体动作练习,分组动作练习,教师讲解并示范 .动作的纠错 .比赛实践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足球场 |
.具备一定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具有较高的足球基本功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3 |
足球基本战术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基本掌握基本战术,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回传反切“二过一” 、连续“二过一”、掷界外球攻守战术、角球攻守战术、任意球攻守战术、区域盯人与混合盯人防守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比赛实践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足球场 |
.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熟悉足球动作专业术语,熟练正确的战术示范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4 |
足球专项素质及比赛 |
学时 |
24 |
学习目标 |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为足球技术及战术的教学提供基础条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及协调性素质的练习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足球场 |
.具备身体健康 .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
.熟悉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合理的安排训练的强度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5 |
足球理论及实践考核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通过考核检验学生掌握足球基本理论、技能技术和战术的实际水平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考核学生对足球的认知度和临场的执裁能力 考核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情况 |
.教师布置理论作业 .实践考核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足球场 |
.具备一定的足球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的足球基本技战术水平 |
.教师提问 .教师案列分析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足球的认识与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教材选用:《体育与健康》,黄钢、苏巍、毛剑杨等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参考资料:《足球》,张群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提问、期末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具体要求为:
第二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素质30%+足球40%+理论10%
第三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素质30%+足球50%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
素质成绩:占30%,12分钟跑。
足球成绩:颠球、运球绕杆射门。
理论成绩:裁判理论实践考试或作业。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1)颠球考核评分标准:
方法:规则容许的触球部位,每触及一次计数1,球落地考核结束。考核3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分)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0 |
40 |
30 |
20 |
个数 |
男 |
25 |
22 |
20 |
17 |
14 |
12 |
10 |
8 |
6 |
5 |
4 |
3 |
2 |
女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2)运球绕杆射门评分标准:
方法:距球门30米处为起始点,向前2.5米处为第一杆,每间隔2.5米设一个杆,共设8个杆。
技术要求:在起始线触球开始,向前依次蛇行绕过每一根标志杆后将球射入球门,记录时间为考核成绩。漏杆无效,碰杆可继续进行。射门时球击中门柱可补射,射门不中不计成绩。考核3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 |
9.8 |
10.2 |
10.6 |
11 |
11.4 |
11.8 |
12.2 |
12.6 |
13 |
13.4 |
13.8 |
14 |
14.4 |
14.8 |
得分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场地器材的保障,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编写:郭泉 李晓刚
审核: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