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乒乓球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第二、三学期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乒乓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旋转性强、变化多的特点。乒乓球运动的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外都可以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条件的人均可参加此项活动。乒乓球运动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少年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的国球。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人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机智果断,沉着冷静,勇敢顽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讲授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竞赛规则、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体验成功的目的。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总学分为4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顽强拼搏、文明守纪等品质以及良好的对抗和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开展课外乒乓球活动与组织乒乓球竞赛的一般手段与方法。
1.认知目标
(1)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历史、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正确的健康观;运动欣赏。
(2)懂得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律与裁判方法。
(3)通过乒乓球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有些了解,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手段。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轻微的运动损伤。
(2)熟悉乒乓球运动规则与裁判方法;判罚准确无误,能组织基层比赛。
(3)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较好地掌握各项技战术,具有实践能力,以乒乓球为一己之长,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与运用。
3.素质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爆发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使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乒乓球基本理论(乒乓球运动发展概论,乒乓球基本技战术原理分析,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讲解与分析) |
4 |
2 |
乒乓球基本技术(发球与接发球、攻球、削球、推挡、搓球、弧圈球、步伐) |
20 |
3 |
乒乓球基本战术(发球抢攻 、对攻、拉攻、搓攻、接发球战术) |
10 |
4 |
专项素质及比赛 |
24 |
5 |
乒乓球理论与实践考核 |
6 |
合计 |
|
64 |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1 |
乒乓球基本理论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了解乒乓球基本理论以及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具有一定的乒乓球运动欣赏水平。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乒乓球运动发展历史,乒乓球基本技战术原理分析,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讲解与分析 |
.讲述 .欣赏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了解乒乓球运动 |
.熟悉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最新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乒乓球基本技术 |
学时 |
20 |
学习目标 |
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发球与接发球、攻球、削球、推挡、搓球、弧圈球、步伐技术 |
.集体动作练习,分组动作练习,教师讲解并示范 .动作的纠错 .比赛实践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乒乓球房 |
.具备一定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具有较高的乒乓球基本功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3 |
乒乓球基本战术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基本掌握基本战术,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发球抢攻 、对攻、拉攻、搓攻、接发球战术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比赛实践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乒乓球房 |
.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
.熟悉乒乓球动作专业术语,熟练正确的战术示范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4 |
乒乓球专项素质及比赛 |
学时 |
24 |
学习目标 |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力,为乒乓球技术及战术的教学提供基础条件。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及协调性素质的练习 |
.讲解与示范 .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动作的纠错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乒乓球场 |
.具备身体健康 .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
.熟悉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合理的安排训练的强度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5 |
乒乓球理论及实践考核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通过考核检验学生掌握乒乓球基本理论、技能技术和战术的实际水平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考核学生对乒乓球的认知度和临场的执裁能力 考核学生对乒乓球基本技战术的掌握情况 |
.教师布置理论作业 .实践考核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乒乓球房 |
.具备一定的乒乓球理论知识 .具备一定的乒乓球基本技战术水平 |
.教师提问 .教师案列分析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
|
|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乒乓球的认识与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教材选用:《体育与健康》,黄钢等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参考资料:《乒乓球》,周林、陈作珺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提问、期末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具体要求为:
第二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素质30%+乒乓球40%+理论10%
第三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素质30%+乒乓球50%
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外活动。
素质成绩:占30%,12分钟跑。
乒乓球成绩:推挡、攻球、比赛。
理论成绩:裁判理论实践考试或作业。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1)考核项目、方法和评分标准
A.第二学期
考核项目:基本技术“推挡”的考核方法和标准
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分别站位球台左半台,计时一分钟,如球失误不停表,打满一分钟,失误一次,扣除2个球。
1)达标分50%:40个100分,20个60分。(20个以上1个2分,20个以下1个3分)
2)技评50%:标准见附表。
3)当考核中出现推挡球以外的动作,次数应排除在外。
4)每人有两次正式考核的机会,取其中最好的一次为正式成绩,如两次不及格,仍有两次补考机会,补考最高分为60分。
B.第三学期
基本技术“攻球”的考核方法和标准
1)教师发5个球,第1、2个高抛球,第3个平击球,第4、5个下旋球(标准见附表)。
2)教学比赛
技术评定评分表
项目 等级 |
正手斜线攻球(20分) |
左推右攻 (20分) |
反手右侧发球(40分) |
正手攻下旋 (20分) |
推侧扑 (20分) |
正手左侧发球(40分) |
A 100% |
动作正确,协调步伐轻盈,击球速度落点好 |
技术结合协调连贯,速度力量落点惧佳 |
发球动作正确,协调,手腕爆发力好,摩擦旋转惧佳 |
侧身攻球技术、步伐、发力正确,命中率高 |
步伐快速正确,击球动作协调舒展,基本无失误 |
发球动作正确协调,手腕爆发力好,摩擦旋转惧佳 |
B 75% |
动作基本正确,身体姿势尚好,失误不多 |
技术结构基本正确,连贯性一般,失误不多 |
发球动作协调,发力产生旋转效果一般,失误不多 |
动作基本正确,控制球能力一般,协调不好,命中率不高 |
步伐基本到位,击球动作尚好,较连贯,失误不多 |
发球动作基本协调,发力产生旋转,效果一般,失误不多 |
C 50% |
攻球动作有明显缺陷,还原差,协调不好,失误较多 |
推挡或攻球有明显缺陷,结合技术协调较差,失误较多 |
发球动作明显不协调,旋转很差,失误较多 |
动作有明显的不协调,击球效果较差,命中率低 |
步伐跟不上击球动作,协调性差,失误较多 |
发球动作不协调,旋转差,失误较多 |
D 25% |
攻球动作技术上有严重错误,无法持续击球 |
动作有有严重错误,无法持续完成击球动作 |
无法完成发球动作,旋转、落点大量无法控制 |
无法完成动作,命中率很低 |
很难完成此项技术,技术无法连贯 |
不能正常完成发球动作,旋转落点无法控制 |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编写:邵晓春
审核:黄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