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数码摄影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每学年一、二学期
学 时:32
学 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数码摄影》属于艺术教育类课程,是学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摄影造型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摄影课程的基础知识、摄影技术、摄影创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图片后期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创新能力,以较好的职业素养适应岗位工作,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职业教育,把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需要结合起来,把课程技能与专业结合起来,突出摄影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本课程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数码摄影教程》内容,根据教师摄影创作经验,结合素质教育模式,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讲授摄影知识与摄影技能。
1、本课程属艺术类课程,让学生先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内容,为学生开展摄影知识的学习,摄影技能的训练打下一个艺术基础。
2、讲解一下《摄影美学》基本内容,优秀照片的标准,交待学好摄影的忠告,让学生重视《摄影基础》这门课程,对摄影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本课程对自己专业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认识数码相机,主要讲解相机的基本原理。认识摄影镜头,了解摄影附件。
4、在认识相机后,让学生了解有关曝光、光影、色彩、构图、等你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面深入学习摄影创作打下基础。
5、向学生讲解人像、风光、花卉、建筑、夜景、动物等题材的拍摄技巧,创作相应的摄影作品。
6、随后讲解常用数码照片修饰与处理技法,讲解现代手机应用及相应的摄影创作。
7、突出能力考核,用课后作业任务等技能实训来考核学生每阶段的技能掌握程度。期末考查采用平时作业任务、理论测试、期末摄影创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作能力。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为32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摄影课程的基础知识、摄影技术、摄影创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图片后期处理技术;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素养,摄影创作能力、后期处理和管理能力。着重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拍摄技巧和图片后期处理制作等内容的学习。为适应专业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1、知识目标
1.1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内容。
1.2了解《摄影美学》的基本内容。
1.3了解优秀照片的标准和学好摄影的忠告。
1.4了解数码相机摄影原理,认识摄影镜头和摄影附件。
1.5了解掌握摄影的曝光技巧。
1.6了解掌握应用光线和色彩。
1.7了解构图的基本元素与原理,掌握常用构图形式。
1.8了解掌握人像、风光、花卉、建筑、夜景、动物等摄影技巧。
1.9了解掌握常用数码照片修饰与处理技法。
1.10了解掌握现代手机摄影技巧。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艺术概论》、《摄影美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摄影艺术产生兴趣,具有鉴赏美的能力。
2.2能应用常规单反相机(佳能、尼康)菜单设置,操作常规的功能键。
2.3能合理选择镜头,根据照片需要的形式应用镜头的功能。
2.4能合理选择附件,根据照片需要的形式应用附件的功能。
2.5能根据照片形式和艺术要求能选择曝光模式,对曝光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创作出曝光准确或符合艺术要求的摄影作品。
2.6能根据光线的性质方向、影调的高中低、光比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合理应用附件创作摄影作品。
2.7能根据构图元素、原理、形式,结合曝光技术,创作摄影作品。
2.8能根据照片形式不同,发挥摄影技术,创作人像、风光、花卉、建筑、夜景、动物等摄影作品。
2.9能应用Photoshop等软件开展数码照片的修整与创作。
2.10能灵活应用各类现代手机的摄影功能,创作摄影作品。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 目 |
参考学时 |
学期 |
1 |
《艺术概论》、《摄影美学》基本知识;摄影创作要求。 |
3 |
第四学期 32 |
2 |
认识数码相机、摄影镜头、了解摄影附件。 |
3 |
3 |
摄影中的曝光技巧。 |
3 |
4 |
瞬间光影—了解光线,让照片色彩更绚烂。 |
3 |
5 |
构图的基本元素与原理,常用构图形式。 |
3 |
6 |
唯美人像、可爱宝贝拍摄;风光摄影技巧。 |
3 |
7 |
树植、花卉、建筑、夜景、动物摄影技巧。 |
3 |
8 |
数码照片的修饰与处理技法。 |
6 |
9 |
现代手机的摄影创作;摄影作品点评。 |
5 |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项目1 |
《艺术概论》、《摄影美学》基本知识;摄影创作要求。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为学生学好摄影技艺打好艺术、美学基础,让学生对摄影有所认识,感兴趣。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艺术概论》、《摄影美学》基本知识;优秀照片的标准等,学好摄影忠告。 |
讲述,欣赏。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教学资料。 |
对艺术美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
了解艺术、美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项目2 |
认识数码相机、摄影镜头、了解摄影附件。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了解数码相机摄影原理,认识摄影镜头和摄影附件。能应用常规单反相机(佳能、尼康)菜单设置,操作常规的功能键。能合理选择镜头和附件,根据照片需要的形式和艺术要求应用镜头和附件的功能。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数码相机的结构和原理;定焦镜头,领略变焦镜头的景别变换功力,各焦距段镜头的特点,根据题材选镜头;存储卡、遮光罩、脚架、快门线/遥控器、闪光灯、反光板、偏振镜、中灰镜、渐变镜等摄影附件。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正确理解相机、镜头、附件的技术操作能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3 |
摄影中的曝光技巧。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掌握摄影的曝光技巧,能根据照片形式和艺术要求能选择曝光模式,对曝光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创作出曝光准确或符合艺术要求的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认识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了解景深,理解曝光要素的关系(倒易律);拍摄模式、曝光补偿、曝光判断依据;对焦模式、测光模式、色温、白平衡;包围曝光、利用曝光锁定重新构图。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正确把握摄影相关技术要领的能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4 |
瞬间光影—了解光线,让照片色彩更绚烂。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了解、掌握应用光线和色彩。能根据光线的性质方向、影调的高中低、光比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合理应用附件创作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光的性质、光比、光线方向、影调、光线带来明暗;光线与色彩的关系,基本色彩,色彩的合理应用。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光学知识基础和艺术的鉴赏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5 |
构图的基本元素与原理,常用构图形式。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了解构图的基本元素与原理,掌握常用构图形式。能根据构图元素、原理、形式,结合曝光技术,创作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构图的主体、陪体、环境,点、线、面,景别,对比/和谐之比,留白,均衡应用的方法;黄金分割线、水平线、对角线、对称式、垂直线、斜线、S形曲线、三角形、放射线透视牵引线、散点式、紧凑式、框架式构图形式。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良好的训练摄影感观性、具有较娴熟的动手能力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处分不同形式照片摄影的不同点,注意方式。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6 |
唯美人像、可爱宝贝拍摄;风光摄影技巧。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掌握人像、可爱宝贝、风光摄影技巧。根据照片形式不同,发挥摄影技术,创作人像、可爱宝贝、风光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怎样拍摄晳白皮肤、修长身材、虚化背景;唯美的摆姿,人像摄影的神态与表情表现;强光下拍摄人像技巧,弱光下拍摄人像技巧;妙用窗户光,如何拍摄唯美人像,如何让孩子放松;怎样利用柔光表现细腻皮肤,增加曝光补偿拍摄晳白皮肤,室内用窗户光拍摄。拍摄山景、水景、云雾、雪景、日出日落、草原等风光作品的技巧。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审美观,掌握基本的曝光技术,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7 |
树植、花卉、建筑、夜景、动物摄影技巧。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掌握树植、花卉、建筑、夜景、动物摄影技巧,根据照片形式不同,发挥摄影技术,创作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树植、花卉的摄影技巧;建筑、夜景的摄影技巧;鸟类、动物、宠物、昆虫的摄影技巧。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审美观,掌握基本的曝光技术,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8 |
数码照片的修饰与处理技法。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掌握常用数码照片修饰与处理技法。能应用Photoshop等软件开展数码照片的修整与创作。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使照片旧貌换新颜的裁剪技巧;使照片层次更加细腻的调整技巧;使照片眼前一亮的调色技巧;使画面更加清晰的锐化技巧;其他数码照片常用的修整与创作。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Photoshop等摄影相关软件。 |
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审美观,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各类软件使用常识。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学习项目9 |
现代手机的摄影创作;摄影作品点评。 |
学时 |
5 |
学习目标 |
了解掌握现代手机摄影技巧,能灵活应用各类现代手机的摄影功能,创作摄影作品。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了解手机摄影的理念;正确的拍摄姿势确保照片清晰;掌握手机摄影的基本功能;灵活应用手机摄影的曝光与对焦;有趣的手机特效。摄影作品点评,相互交流,总结经验。 |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 |
设施设备要求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影器材,教学课件。 |
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审美观,具有现代手机的应用能力。具有摄影创作分析能力。 |
具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可选用最新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指定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行业最新发展,规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材料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课程目标;应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工作所需技术技巧纳入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已选定参考书目录为:
雷 波《数码摄影教程》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6
[美]布鲁斯·巴恩博《摄影的艺术~摄影的本质、观察与创意》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
贾 富《数码摄影重难点全突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8
温 宁 温成诚《摄影技术问答大全1800》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
张 伟《Photoshop》人像摄影后期高端修饰与色调圣经(第二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
创锐设计《Photoshop数码摄影后期处理核心技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9
2.教学组织与设计
教学中应适当安排提问和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拍摄训练,完成课后任务,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应用。教学中应尽量结合专业实际,多讲授一些课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形式,学生成绩评价采取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评价,具体要求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理论测试30%+期末主题摄影创作评价40%。
平时成绩由考勤、纪律、课堂提问、完成阶段性作业任务,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期末理论考核主要测试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期末主题摄影创作为指定形式的课外主题拍摄训练提交作品,测试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本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实践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图书馆资料、各类学习网站、摄影器材和实训基地等。帮助学生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摄影器材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5、其它说明
由于数码摄影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知识和技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课程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执笔:钟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