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
学时:4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交往、心理调适、恋爱、职业规划、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和苦恼,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为三年的高职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发展服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贯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战略思想,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道德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一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课,是“知”与“行”的统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新一代人才为教学目标。
通过专门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自觉完成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主动面对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人生发展动力方面的思想问题,积极审视传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协调社会生活的重要道德问题,自觉践行我国法律规范。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和社会生活适应的几方面重大问题展开,形成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
(1)理解和掌握高职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作用;
(3)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4)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明确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了解法律的本质,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7)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1)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
(2)能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
(3)能用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指导大学阶段的恋爱实践。
(4)能用心理健康标准判断和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用心理调适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态。
(5)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判断、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6)能用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炼本专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在校期间的训练和准备;
(7)能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做好三年大学规划,努力实践;
(8)通过对热点法律问题的讨论,初步具备以案说法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是构成大学生素质的基础;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这是大学生素质形成的核心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则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2.课程内容要求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4月
(2)参考书: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胡斌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卡耐基智慧从书》,高国政,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系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杜文东,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大学生》、《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
2.教学组织与设计
为改变“政治理论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建议课程教学应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社会调研教学法
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对社会公德、恋爱道德、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专题调研,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教学法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角色表达自我的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好地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课堂讨论法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某一现象或学生所关注的某一问题进行辩论,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4)影视资料观摩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生动感人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陶冶,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5)案例教学法
案例导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开动脑筋,触动灵魂,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期末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开卷考试进行,除了通过客观题考察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外,重点通过主观题区分不同学生道德评判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评价:一是评价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点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能否协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三是评价课堂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采用期末试卷(开卷)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成绩包括40%的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 30%(作业或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组应对现用教材、配套教材与相关资料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围绕教材内容收集典型案例,以音频、视频、文档的形式展示,以增强教材说服力和感染力。
(2)教师学习平台。为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们应经常关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在线---教师培训,同时认真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学习辅导用书》,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3)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4)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阅读书目,以开阔学生视野。
(5)借助学校校园网,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并有专人负责,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都挂在网上,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编写人:李慈慈
审核人:王晓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