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合唱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学时: 32
学分: 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普及音乐知识、提高歌唱技巧的公共艺术类限选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和合唱知识,具备节奏感和音准能力,能运用呼吸和发声方法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设计思路
唱歌是很多学生喜欢的艺术活动,但是跑调、没有节奏感的情况很普遍。所以,课程要以基础的音准和节奏训练为主,结合呼吸和发声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艺术选修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应把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为32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唱歌的爱好,养成节奏感和音准能力,能运用呼吸和发声方法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1.认知目标
掌握关于简谱、合唱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音准、节奏训练,结合呼吸和发声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歌唱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导论及认识简谱:音的高低、长短、休止;拍子记号,速度、力度、装饰音等常用记号; |
3 |
2 |
音准节奏训练 |
3 |
3 |
发声气息训练 |
6 |
4 |
音程和声训练 |
6 |
5 |
排练合唱作品 |
12 |
6 |
考查 |
2 |
合计 |
|
32 |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1 |
导论及认识简谱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认识简谱的常用记号,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掌握合唱的基础理论,认识到合唱是互相配合、互相成就,强调团队精神的艺术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种类 ·认识简谱:音高、长短、节奏、节拍 .常用记号:休止、速度、力度、变音、省略、装饰音等 |
.讲述 .音准节奏练习和游戏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基本的音准和节奏能力 |
.精通艺术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音准节奏训练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提高音准和节奏能力,能视唱一般难度的曲谱,在训练中学习互相配合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唱常见调的音阶 .击打不同的节奏型 |
.讲述 .音准节奏练习和游戏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基本的音准和节奏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3 |
发声气息训练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学会控制气息,在和谐统一的声音训练中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发声的位置、共鸣 ·气息控制 |
.讲述 .示范与模仿 .识谱视唱、练声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4 |
音程和声训练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能准确把握二声部的音准和节奏,发声方法正确,和谐统一的声音训练中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各种旋律音程的音准训练 ·二声部和声音程的音准训练,注意音色的和谐、节奏的准确 |
.讲述 .示范与模仿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具备一定演唱技巧,能控制声音、气息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5 |
排练作品 |
学时 |
12 |
学习目标 |
能运用技巧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不同歌曲带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排练的过程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不怕艰苦、团结合作的品格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齐唱《校歌》 · 二部合唱《欢乐颂》 · 二部合唱《送别》 ·根据演出和比赛需要选择作品 |
.讲述、分析曲谱 .示范与模唱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音准节奏与呼吸发声技巧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与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教材选用:
《艺术导论》,唐玉琴、徐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 人民音乐出版社
《怎样唱歌》(德国)莉莉·雷曼;译者:汤雪耕、蔡尔和、汤根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参考资料: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诏,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提问、分组演唱、集中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
具体要求为: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平时成绩:(1)考勤及课堂表现40%
(2)歌唱作业、过程考核30%
期末成绩:期末考核3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艺术实训室和教学设备,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为丰富学生生活和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打下基础。
制定:詹丹妮
审核:黄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