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合唱提高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学时: 32
学分: 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合唱》课程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课程,是普及音乐知识、提高歌唱技巧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和合唱知识,提高节奏感和音准能力,能运用呼吸和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参与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合唱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大学校园从来就是合唱的摇篮,历史上的革命学生运动几乎都伴随着歌咏活动。现代的学校音乐活动中,合唱更是一种最受欢迎、最活跃的形式。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对于学校来说 ,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抒发爱国情怀、展示校园文化、歌唱美好时代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唱。本课程应充分发挥合唱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为32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唱歌的爱好,养成节奏感和音准能力,能运用呼吸和发声方法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1.认知目标
掌握关于简谱、合唱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音准、节奏训练,结合呼吸和发声训练,使学生提高演唱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歌唱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简谱的识谱能力训练,常用符号 |
4 |
2 |
音准、和声训练 |
6 |
3 |
发声、气息训练 |
6 |
4 |
排练合唱作品 |
14 |
5 |
考查 |
2 |
合计 |
|
32 |
|
|
|
2.课程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项目)1 |
简谱识谱能力训练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提高简谱的识谱能力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音高、长短、节奏、节拍 ·休止、速度、力度、变音、省略、装饰音等常用符号 ·调的认识 ·和弦 |
.讲述 .音准节奏练习和游戏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 无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发声、气息训练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学会控制气息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发声的位置、共鸣 ·气息控制 |
.讲述 .示范与模仿 .识谱视唱、练声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3 |
音准、和声训练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能准确把握二声部的音准和节奏,发声方法正确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二声部的音准、音色的和谐、节奏的准确 |
.讲述 .示范与模仿 .识谱视唱、练声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电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具备一定演唱技巧,能控制声音、气息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4 |
排练作品 |
学时 |
14 |
学习目标 |
能运用技巧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齐唱《校歌》 · 二部、四部合唱作品(根据演出和比赛要求选择作品) |
.讲述、分析曲谱 .示范与模唱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 .电钢琴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音准节奏与呼吸发声技巧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与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教材选用:
《艺术导论》,唐玉琴、徐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 人民音乐出版社
《怎样唱歌》(德国)莉莉·雷曼;译者:汤雪耕、蔡尔和、汤根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参考资料: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诏,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课堂现场演唱、分组合唱、提交视频作业、集中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
具体要求为: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平时成绩:(1)考勤及课堂表现40%;(2)歌唱作业、过程考核3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艺术实训室和教学设备,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制定:詹丹妮